肯普模式

1977年肯普提出的教学模式
肯普模式是由肯普(J.E.Kemp)于1977年[1]提出的一种教学设计模式。[2]
肯普模式以学科教学、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师根据施教的需要,系统考虑整个教学活动的安排。肯普模式强调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抓住四个基本要素,解决三个主要问题,处理好十个教学环节的相互关系。[2]
肯普模式提到的四个基本要素是指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肯普认为,任何教学设计过程都离不开这四个基本要素,它们构成了整个教学设计模型的总体框架。三个主要问题是确定教学目标、如何进行教学和进行教学评价。任何教学设计都是为了解决这三个主要问题。处理好十个教学环节的关系,是指肯普模式中给出的十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连续性的相互关系,包括:确定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选择课题与任务;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科内容;阐明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活动;利用教学资源;提供辅助性服务;进行教学评价;预测学生的准备情况。[2]
肯普模式把确定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置于中心位置,认为这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各环节均应围绕它来进行设计。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教学风格从任一环节开始,并可按照任意的顺序进行。肯普模式在整体上是站在教的角度思考教学系统的设计,希望通过科学的分析和组织来优化教学过程。[2]

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