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赶三

清末京剧丑行演员
刘赶三(1816年-1894年),清末京剧丑行演员,艺名刘赶三,原名保山,字韵卿,天津人。他以独特的嗓音和表演技巧著称,尤其擅长扮演丑婆角色,并在剧中通过即兴表演嘲讽权贵,针砭时弊。他的艺术成就得到了清朝画家沈蓉圃的“同光十三绝”画像的认可,与程长庚谭鑫培等名家并列。[1]

个人经历

刘赶三(1816--1894),祖籍天津票友出身。名保山,别名迁升,字韵卿,号芝轩,寓所名"宝身堂",位于宣南韩家潭。因其艺高,常被多处邀请,他同时在三个戏班赶场演出乃为常事,为此被讽为"赶三",他非但不介意,反而以"刘赶三"为艺名。人们常呼其为"赶三儿",晚年则称其为"老赶"或"赶公"。[2]
他从小读书用功,但屡考不中,乃由业余爱好京剧“下海”成为专业演员,先学老生,入京搭永胜奎班,后入三庆班,从郝兰田学艺,常演《金水桥》《打金枝》《三娘教子》《桑园会》《武家坡》《天水关》等老生戏,艺宗张二奎。因当时老生名角如林,遂改丑角。享名后各班争相聘请,曾搭嵩祝、和春、春台、四喜、双奎、承庆、九和成、胜春奎、永胜奎等诸班。光绪二十年农历七月初一病故,享年77岁。
刘赶三个人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