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防(公元149年~219年),字建公,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东汉大臣,颍[yǐng]川太守司马儁[jùn]之子,殷王司马卬之后,在晋皇族及河内司马氏族的先祖中占据重要地位。育有八子,依次为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司马道、司马恂、司马进、司马通、司马敏,时号“八达”。[1]其中有六个儿子封为王侯,司马懿被追封为宣皇帝。[2][3][1][4][5] 司马防出生于名门官宦之家,他为官经历丰富,年轻时在州郡任职,担任过洛阳令、京兆尹等要职,积累了从政经验和政治声望。年老后转拜骑都尉,之后闭门自守,仍关注政局。司马防举荐曹操任洛阳北部尉,这是曹操举孝廉后的首个官职,曹操在此任上棒杀蹇硕叔叔蹇图。司马防性格耿直,在宴会等场所保持威仪。他爱读《汉书》名臣列传,讽咏数十万言。他对儿子家教严格,儿子成年后遵循“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的要求。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司马防去世,终年七十一岁。[3][2][4]
人物生平
年轻时在州郡任官,历任洛阳令、京兆尹,年老后转拜骑都尉,养志闾巷,阖门自守。其父司马儁是东汉颍川太守。生于汉桓帝建和三年(149年),卒于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终年七十一岁。有八子,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司马八达”。 司马防的性格耿直公正,即使在宴会这样的休闲场所,也保持着威仪。他十分爱读《汉书》的名臣列传,讽咏数十万言。年轻时在州郡任官,历任洛阳令、京兆尹,年老后转拜骑都尉,养志闾巷,阖门自守。其父司马儁是东汉颍川太守。有八子,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司马八达”。依次为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司马馗、司马恂、司马进、司马通、司马敏,俱知名,因每人的字中都有“达”字,故时号“八达”。他对待儿子很严格,即使儿子弱冠成人后,也要求“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晋宣帝司马懿是其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