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孝恪(?-649年1月9日),原名郭敬,字孝恪,许州阳翟人,唐朝初年将领。[1][2] 郭孝恪少年不学无术,父兄以为他是无赖。隋朝末年郭孝恪率数百少 年归附瓦岗军李密。李密大喜,使他与徐世绩守黎阳。李密败亡后,徐世绩遣郭孝恪入长安归降唐朝,唐高祖封郭孝恪阳翟郡公,拜宋州(今河南商丘)刺史,下诏让郭孝恪与徐世 绩经略武牢(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以东,所定州县,委以选补。621年,窦建德援救洛阳王世充,郭孝恪上谒秦王李世民,献计固守武牢,军临汜水,随机应变,李世民听从他的建议,取得虎牢之战的胜利。[1][2] 之后,郭孝恪迁任上柱国。历任贝(今河北清河)、赵(今河北赵县)、江(今江西九江)、泾(今甘肃泾川)四州刺史,所到之处皆有能干的名声。后改任左骁卫将军,累加金紫光禄大夫。贞观十六年(642年),唐太宗拜郭孝恪凉州(今甘肃武威)都督,又改任安西都护、西州(今新疆吐鲁番)刺史。贞观十八年(644年),焉耆王叛唐归附西突厥可汗欲谷设,郭孝恪请击败焉耆,即拜西州道行军总管,率三千步骑出银山道,夜袭焉耆,俘虏焉耆王龙突骑支。唐太宗玺书褒奖。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郭孝恪担任昆丘道副大总管,进讨龟兹。在留守龟兹国都时,由于没有防备,遭到国相那利的袭击,中流矢而死。[1][2] 人物生平
早期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