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祖荫-抖音百科
郑祖荫(1872—1944),字兰荪[sūn],福建闽县人。曾和黄乃裳创办《福报》,宣传革命。[1]1903年,林森等在上海创立旅沪福建学生会,郑祖荫为主要骨干。1906年,中国同盟会福建支会成立,郑祖荫任会长。1911年,林觉民、李恢先后奉中国同盟会命令回闽召集同志赴粤发难,郑祖荫在闽筹划响应。武昌起义成功后,全国响应。11月9日晚上,福州发动武装起义成功,郑祖荫被推为参事员,组成全省最高议事机关参事会。1912年,建立福建政务院,郑祖荫任副院长。随后,以民国成立,初志已成,通电辞职。孙中山复电慰留。同年10月,改任中央参议院参议员。1913年4月,任闽都督府秘书长。袁世凯窃国,郑祖荫于10月被捕,不久获释,遂致力于地方教育及禁烟事业。1917年8月,军阀李厚基任闽督军,郑祖荫被迫出走广东。1918年,任靖国军方声涛总指挥部秘书,转战潮、汕、诏安一带。1920年12月,受林森之请,参加广州国会非常会议,任秘书厅秘书。1922年,被聘为福建省长公署秘书。北伐胜利后,就任福建省建设厅秘书,历任国民政府福建省党部设计委员、执行委员、监察委员等职。1944年病逝于永泰。 人物生平
郑祖荫(1872—1944),字兰荪,福建闽县人。曾和黄乃裳创办《福报》,宣传革命。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林森等在上海创立“旅沪福建学生会”,祖荫为主要骨干。后在福州与林泽人、郑权、蔡毅等设“益闻社”、“藤山文明社”,创“桥南公益社”,作为联络革命志士和各山堂首领的场所。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秘密组织“汉族独立会”,被举为会长。次年夏,中国同盟会福建支会成立,祖荫任会长,同林泽人又创立“丙午俱乐部”“闽南救火会”等革命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