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胜利油田-抖音百科
胜利油田(Shengli Oilfield)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和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的统称,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地面工程建设、油气深加工、矿区服务与协调等业务。[1] 胜利油田是在20世纪50年代华北地区地质普查和石油勘探的基础上发现并发展起来的。1961年4月16日,胜利油田打出了第一口工业油流井华8井,标志着胜利油田发现,以及华北地区的勘探突破。[1][4]次年9月23日,营2井获日产555吨高产油流,是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井。[1]1978年,胜利油田生产原油1946万吨,建成全国第二大油田。[4]1989年,胜利油田结束会战体制,更名为胜利石油管理局。1998年,国家进行石油石化重组,胜利油田由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划归中国石化集团公司。2000年,中石化整合上市,将油田勘探开发核心业务组建成立胜利油田有限公司,2006年变更为胜利油田分公司。2013年,将管理局的物探、钻井、测井、录井及地面工程建设等业务,整合到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2017年,对胜利石油管理局进行公司制改造,成立胜利石油管理局有 限公司。胜利油田工作区域分为东部油区和西部油区,东部油区主要分布在山东省东营、滨州等8个市的28个县(区)内以及海上辽东东地区;西部油区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宁夏4个省(自治区),涉及准噶尔、吐哈等6个盆地。截至2023年末,胜利油田分公司有36个直属单位,用工6.25万人;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有22个直属单位,用工2.26万人。油田探矿权登记面积7.03万平方千米,采矿权登记面积7647.9平方千米,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7.87亿吨;油气水井总数4.9万口。截至2023年末,胜利油田累计生产原油13.16亿吨。[1] 胜利油田创新形成复式油气聚集区和隐蔽油气藏两大勘探理论体系,有力指导了中国东部渤海湾地区的勘探开发,丰富并发展了中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攻关配套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油藏、不同开发阶段技术体系,实现了高速开发、高产稳产,有力支撑了石油工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同时,开展油地联手优化实施合作共建项目,形成了工农两利的水、电、路、讯、港配套体系。[1]2019年12月,胜利油田华八井入选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石油石化行业)名录。[3]2020年,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被授予“中国石油化工行业油田地热示范单位”。[3] 简介
油田主体位于黄河下游的山东省东营市,工作区域分布在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德州等8个市的28个县(区)和新疆的准噶尔、吐哈、塔城,青海柴达木、甘肃敦煌等盆地。胜利油田机关设在山东省东营市济南路258号。胜利油田的勘探开发历程,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一是艰苦创业阶段。胜利油田是在华北地区早期找油的基础上发现并发展起来的。1961年4月16日在这里(山东省东营市东营村附近)打出了第一口工业油流井——华八井,日产油8.1吨,标志着胜利油田被发现;1962年9月23日,东营地区营2井获日产555吨的高产油流,这是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一口油井,胜利油田早期称为“九二三厂”即由此而来;1964年1月25日,经中共中央正式批准,在这里展开了继大庆石油会战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华北石油勘探会战,标志着胜利油田大规模勘探开发建设开始;1965年1月25日,在东营胜利村钻探的坨11井发现85米的巨厚油层。1月31日,坨11井喜获日产1134吨高产油流,全国第一口千吨井诞生。胜利油田由此得名。二是快速攀升阶段。经过多年的艰苦拼搏,胜利油田在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1946万吨,成为中国第二大油田;原油产量1984年突破2000万吨,1987年突破3000万吨。三是持续稳定发展阶段。1989年胜利油田结束会战体制,在大打勘探进攻仗的同时,及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油田综合管理水平上来。1991年原油产量达到3355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1993年建成了中国第1个百万吨级浅海油田;到1995年原油产量连续9年保持在3000万吨以上。四是全面提升整体发展水平阶段。1998年,国家进行石油石化大重组,胜利油田划归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领导和管理;2000年,重组改制为胜利石油管理局和胜利油田有限公司;2006年,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变更为胜利油田分公司。这一时期油气主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年产原油稳定在2700万吨左右。五是科学和谐发展阶段。2007年以来,油田党政领导班子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的理念审视、指导各项工作,油田进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