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亭街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下辖街道
中亭街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八一七路南端的闽江之畔,南起解放大桥路口,北至小桥头,因楞岩洲设“中亭”而形成街市,历代人们就称楞岩洲为“中亭街”,经历史变迁,发展为热闹、繁华的商业老街。清道光年间“五口通商”之后福州商业兴盛,中亭街商埠更为规模空前壮观、繁荣。中亭街因商品以批发兼零售为主,巨商辐[còu],顾客云集,车水马龙,人潮如涌,成为商家顾客首选之地。此街于1998-2002年重建,老街已不复存在。

历史沿革

中亭街的形成,可谓源远流长。闽江东流至福州平原时,因南台岛之隔,水道分为南北两支。南支即南港,别称“乌龙江”;北支即北港,仍名闽江,一作台江,别称白龙江。白龙江江面开阔,从大庙山(今福州四中)起,一直到南台岛的北岸为止。到了北宋哲宗[yòu]八年(1093年),因江沙会合中长出个楞岩洲(今中亭街一带)水流遂分为二。历经唐、宋、元、明、清诸代。街的两侧,西为苍霞洲,东为后洲,均为水域形成的陆洲,并有许多巷、弄,将这两个陆洲与中亭街互通,像叶脉一样向左右辐射。如后洲巷、观岐巷、透龙巷;麻油弄、铁线弄、道士弄、姚[cuò]弄、仁和弄、重光弄、三成弄、欧厝弄等。古朴里弄于近代街区互通并存,相映成趣,更彰显出中亭街商贾文化的久远和文化底蕴丰厚。
据 《福州工商史料》载:“光绪三十年(1905年)在南台上杭成立了福州商务总会,作为各帮派商号的协调机关,那时福州帮派最多时达二百多个,全市商店约一万五千多号”。其中设在中亭街附近的上、下杭会馆居多,如建宁会馆、泰宁会馆、浦城会馆、周宁会馆、绥安会馆、兴安会馆、南郡会馆、泉美会馆、古田会馆、永福会馆、尤溪会馆、永德会馆、延平会馆、宁德会馆、三山会馆、福安会馆、玉融会馆、建郡会馆、福鼎会馆、霞浦会馆、闽清会馆、汀洲会馆。诸多会馆云集,足见当年南台及中亭街商业的繁盛。
到了民国时期,由于商品畸形发展,中亭街靠近闽江,又是交通要道,四通八达,自古喻称“黄金地”而成了全省各类土特、水产品等三十六行商品集散地。中亭街因商品以批发兼零售为主,巨商辐辏,顾客云集,车水马龙,人潮如涌,成为商家顾客首选之地。中亭街左右商铺一字排开。有百货行,新药、国药行、银行、棉麻行、颜料行、陶瓷行、文化用品行、南北水果行、面粉行、油豆行、金银珠宝行、烛行、伞行、钟表行、鲜咸水产贝壳行、钱庄、绸布庄、茶庄、典当铺、戏院、餐馆、诊所、理发厅、服装店、洗染店、糕饼糖果店……“三十六行”,行行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