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

中国七大地理分区之一
1
5
西北地区(英文名:northwest region of China;别称:西北或大西北),是中国七大地理分区之一。2021年中国气象局印发的文件规定,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国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位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西,这一地区国境线漫长,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相邻。[12]地区面积约309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土地总面积的32%。[1]西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3,主要有蒙古族回族、藏族、俄罗斯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12][13]
西北的中、西部居亚欧大陆的腹地,四周距海遥远,周围又被高山环绕,来自海洋的潮湿气流难以深入,自东向西,由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向大陆性干旱气候过渡,植被则由草原向荒漠过渡。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很大,地面坦荡、植被稀疏、沙源丰富,风沙现象在大部分地区十分常见。[12]早在几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西北这片土地上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但直到新石器时代农耕和畜牧出现,聚落才逐渐形成。夏商时期,开始进入奴隶社会,西北地区东部成为中原王朝的主要活动区域,农业和畜牧业较为发达,并开始重视对西北地区内陆的开发。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族起源于如今的甘肃陕西交界的黄土高原一带,介于泾水渭水之间。[14]整个先秦时期,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力水平落后,早期西北地区大部分被少数民族占据,处于游牧阶段,社会相对稳定,后期生产力有了发展。[14]中国西北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疆域,其文化地理属性根植于浩瀚的中华历史文明长河中。[15]
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GDP总量与全国GDP总量之比呈倒V字形:2009~2014年,西北地区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分别是5.2%、5.5%、5.7%、5.9%、6.02%和6.06%,呈上升趋势,但此后几年却呈现下滑趋势,2015年~2021年比重分别为5.8%、5.7%、5.6%、5.7%、5.53%、5.49%和5.59%。[16]西北地区著名的景点有文昌庙、[5][6]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7]敦煌莫高窟[8][9]水洞沟遗址景区、[10]太白山旅游景区[11]黄帝陵景区等。[11]

历史记载

中亚、西域和中国西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