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政治大学

解放军培养和训练干部的学校
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和培养军事、政治干部的学校。有东北、华东、华北西北、中原等军事政治大学。

正文

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和培养军事、政治干部的学校。有东北、华东、华北、西北、中原等军事政治大学。
东北军事政治大学(后改称中南军事政治大学)1945年10月,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总校之大部及第1、第3分校离开陕西省延安,同年12月到达吉林省通化,改建为东北军事政治大学,隶属东北民主联军建制,林彪兼任校长,彭真兼任政治委员(1946年 6月由林彪兼任校长和政治委员),何长工、倪志亮先后任副校长、吴溉之任副政治委员。不久,建立了东满、南满、西满、北满4个分校。1949年7月,东北军事政治大学迁至武汉市,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事政治大学,隶属第四野战军建制,林彪仍兼任校长,罗荣桓、邓子恢、谭政兼任政治委员,倪志亮任副校长,刘其人任副政治委员。下设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6个分校。1950年,中南军事政治大学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高级步兵学校
华东军事政治大学  1946年春,原“抗大”第4、第9 分校与原华中野战军随营干部学校合并组成“雪枫大学”,粟裕兼任校长,张崇文任副校长。同年冬,该校与原山东军区军事政治干部学校合并组成华东军事政治大学,隶属华东军区建制,张云逸兼任校长,余立金、曾生刘清明先后任副校长。1947年夏,华东野战军随营干部学校成立(1949年春改名第三野战军军事政治干部学校),陈毅兼任校长,刘季平任副校长。1949年7月,第三野战军第 8兵团部、第三野战军军事政治干部学校与华东军事政治大学合编,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的华东军事政治大学,隶属第三野战军建制,陈毅兼任校长和政治委员,陈士[]任副校长,钟期光任副政治委员。下设山东浙江福建3个分校。1950年,华东军事政治大学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高级步兵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