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板胡是豫剧中的主奏乐器,音色独特,风格多变,在豫剧演唱时的重要伴奏中加入板胡演奏成分,可以让豫剧更有表现力。[1]
板胡源于奚琴,是胡琴类板面弓弦乐器。豫剧板胡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2]豫剧乐队的文场主奏乐器,早期为大弦(八角月琴,演奏员兼吹唢呐)、二弦(竹或木质琴筒蒙桐木面的高音小板胡)和三弦(拨弹乐器)。20世纪30年代,樊粹庭与陈素真把板胡引进豫剧舞台,并进行了细微的改良,此后板胡就成了豫剧的主弦。[3] 特色
豫剧板胡俗称“瓢”,它是豫剧“文场”(管弦乐)之首,过去叫它“当家弦子”、“头把弦”,现也称“主奏乐器”或“主弦”。 在解放前后很长一个时期中,豫剧伴奏都没有定腔定谱,整个文场音乐的起伏,都全靠板胡来带领。 托腔、保调的重任也靠它来完成,甚至一些效果音响也由板胡承担。在业余的豫剧演唱活动中,往往一把瓢就代表文场的全部乐器了(至今也还是如此)。随着豫剧音乐的发展,乐器逐渐增多了,但板胡仍然是主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