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坡头彝族苗族白族乡-抖音百科
坡头彝族苗族白族乡位于镇雄县城东北方向,距县城87公里,东邻贵州团结乡,林口镇和大营镇,北接威信水田乡,东北邻四川水潦乡,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素有“鸡鸣三省”之称。这里奇峰耸翠,绿水争流,溶洞遍布,飞瀑流珠,境内滔滔赤水泻于群峰之间,汇百水而东下,成为酿造名酒茅台的优质水源。当年中央红军四渡赤水,佯攻镇雄,转战于此,与敌周旋。后来,川、滇、黔边区游击队经常在这里神出鬼没,牵制三省敌军数十万,有力地支持了红军的战略转移,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这是一个集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的文化于一体的地方。 概况
国土面积153.2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460米,年平均气温17.5℃,降雨量100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烤烟、李子、石榴等。全镇有耕地面积4524.86亩,林地23742.9亩,人均耕地0.76亩,共有经济林果3000亩。辖坡头、仁和、堰塘等12个村民委员会291个村民小组,共16078户68247人,其中少数民族3293户,14547人,占全镇总人口的21.3%,是镇雄县第一大民族乡镇,境内山脉纵横,河流遍布,极富盛名的赤水河横贯东西,为镇雄三大水系之首,水流湍急,落差极大,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华电集团四川分公司已签约投资2亿多元在境内建设坛子口水电站。该电站的成功建设,将为我镇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增添强大的后劲。随着“十一·五”期间“鸡鸣三省大桥”的立项建设,坡头镇出川入滇的交通咽喉作用将得到凸现,区位优势将迅速转变为经济优势,有望成为镇雄经济发展的东大门。 全镇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2006年农民人均总收入1387.5元,人均纯收入973.3元。全镇经济以农业为主,年产烤烟400多万斤,占全县总量的七分之一,为全县烤烟第一镇,年产蚕茧40000公斤,居全县之首;德隆村小有名气的冰脆李,清脆爽口,果大味甜,颇受人们的青睐,堰塘村荷花不仅让人赏心悦目,成为一大景点,而且是当地人民增收的一大支柱。煤硫含量丰富,为新型工业化战略奠定了基础。镇内干群关系融洽,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