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咏

唐朝时期的诗人
祖咏(699年-746年),字、号均不详,唐代著名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少年时期便展现出文学才华,擅长诗歌创作。开元十二年(724年),祖咏通过进士考试,但未能获得官职。后来入仕,又遭遇迁[zhé],仕途落拓。最终,祖咏选择归隐汝水一带,过着渔樵生活。他与王维储光羲卢象丘为等人交好,其中与王维关系密切,两人多有酬唱之作。祖咏的山水诗具有简洁合蕴的特点,代表作品有《终南望余雪》《[]》和《七夕》等。明人辑有《祖咏集》。

人物生平

祖咏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与王维友善。王维在济州赠诗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赠祖三咏》)其流落不遇的情况可知。祖咏的诗作以描写山水为主,辞意清新文字洗练。《终南望馀雪》尤脍炙人口。七律《望蓟门》描绘边地景色,抒写立功报国的激动心情,意境融浑阔大,而风格秀明。殷□《河岳英灵集》说他[jiǎn]刻省静,用思尤苦,气虽不高,调颇凌俗。《全唐诗》编存其诗1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1]
曾因张说推荐,任过短时期的驾部员外郎。诗多状景咏物,宣扬隐逸生活。其诗讲求对仗,亦带有诗中有画之色彩,其与王维友善,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故也。
祖咏经历与常建相似,存诗数量也比较接近。他的山水诗具有语言简洁、合蕴深厚的特点。他的诗以赠答酬和、羁旅行役、山水田园之作为主,一般都写得工稳妥贴,但却缺乏较深刻的思想和较鲜明的艺术特色。从大致的倾向上看,他的一些诗已经接近“大历十才子”的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