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叶狗尾草

禾本目狗尾草属植物
棕叶狗尾草(学名:Setaria palmifolia),又名台风草,是一种禾本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现广布于世界各地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大洋洲、美洲、亚洲等地。棕叶狗尾草的秆高0.75-2米,直徑约3-7毫米,具支柱根。叶呈纺锤状宽披针形,長20-59厘米,寬2-7厘米。棕叶狗尾草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具有一定的抗旱性和耐寒性,能在杭州地区越冬。[2]它对土壤肥力要求不严。颖果含丰富淀粉,可食用;根可药用,治脱肛、子宫脱垂。棕叶狗尾草的粗蛋白质含量较高,占绝对干物质含量18.78%,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是一种适于中国华南红壤山地栽培的优良牧草。棕叶狗尾草的叶片上有自然折痕,因此民间盛传看叶片上折痕的数量可预测当年会有几次台风。因此,棕叶狗尾草又被称为台风草、风台草等。[3]

形态特征

多年生,具根茎,须根较坚韧。秆直立或基部稍膝曲,高0.75—2米,直径约3—7毫米,基部可达1厘米,具支柱根。松弛,具密或疏疣毛,少数无毛,上部边缘具较密而长的疣基纤毛,毛易脱落,下部边缘薄纸质,无纤毛;叶舌长约1毫米,具长约2—3毫米的纤毛;叶片纺锤状宽披针形,长20—59厘米,宽2—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窄缩呈柄状,近基部边缘有长约5毫米的疣基毛,具纵深皱折,两面具疣毛或无毛。
棕叶狗尾草(图一)
花序主轴延伸甚长,呈开展或稍狭窄的塔形,长20—60厘米,宽2—10厘米,主轴具棱角,分枝排列疏松,甚粗糙,长达30厘米;小穗卵状披针形,长2.5—4毫米,紧密或稀疏排列于小枝的一侧,部分小穗下托以1枚刚毛,刚毛长5—10(14)毫米或更短;第一颖三角状卵形,先端稍尖,长为小穗的1/3—1/2,具3—5脉;第二颖长为小穗的1/2—3/4或略短于小穗,先端尖,具5—7脉;第一小花雄性或中性,第一外[]与小穗等长或略长,先端渐尖,呈稍弯的小尖头,具5脉,内稃膜质,窄而短小,呈狭三角形,长为外稃的2/3;第二小花两性,第二外稃具不甚明显的横皱纹,等长或稍短于第一外稃,先端为小而硬的尖头,成熟小穗不易脱落。鳞被楔形微凹,基部沿脉色深;花柱基部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