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僧辩

南朝梁名将
王僧辩(?-555年),南朝梁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字君才,右卫将军王神念之子,是南朝名将,官至太尉[1][2]
王僧辩出身于乌丸王氏家族,早年跟随父亲从北朝投奔南朝,投身到湘东王萧绎的麾下,历任多个官职。侯景之乱爆发后,他率领一万军队前往救援建康,却恰逢城陷而返回。后来因为作战安排上的分歧,触怒了萧绎,被投入监狱,但最终戴罪立功,成功平定了叛乱。在巴陵之战中,王僧辩巧妙地运用火阵等战术,击退了侯景的军队,并乘胜追击,收复了多地。在建康之战中,他与陈霸先合力,共同平定了侯景之乱。萧绎称帝后,王僧辩因功被封为侯爵,并升任高位,先后平定了湘州的叛乱,并西征讨伐萧纪。然而,后来因为拥立萧渊明为帝,遭到陈霸先的反感。陈霸先偷袭并俘获了王僧辩,最终指控他谋逆并将其杀害。[1]
王僧辩死后葬于方山东麓,公元782年,唐德宗时礼仪使颜真卿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设庙享奠,王僧辩在列。公元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也有王僧辩。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王僧辩同样位列其中。[2][3][4][5][6]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