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之战

明万历朝朝鲜战争中战斗
平壤之战是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明朝在朝鲜平壤围歼日军的一场攻坚战。在万历二十年,日本太政大臣关白丰臣秀吉发兵15万人进攻朝鲜,朝军在短时间内溃败,日军顺利占领平壤。明廷应朝鲜国王李昖的请求,派遣李如松为提督,率领援军援助朝鲜。明军于次年一月初六进围平壤,而日将小西行长率领2.5万余人坚守平壤城。李如松采用三面围攻的战术,东面设伏攻城。在战斗开始时,乔装成朝军的副将祖承训卸下装备露出明军的衣甲,使日军大惊,急忙调兵堵截。同时,主攻城西门的副将杨元和李如柏趁机攻入西门。经过激战,城墙被攻破,小西行长率领残部连夜逃往大同江东岸,沿途又遭到明军伏击。此战共歼敌万余人,迫使日军退守东南沿海一隅,从而扭转了朝鲜战局。

战役背景

1592年,日本的实际统治者丰臣秀吉发动十四万大军,渡过朝鲜海峡,于四月十三日在朝鲜釜山登陆,开始了侵朝战争。日军一路所向披靡,连克汉城、开城、平壤。朝鲜军民望风皆溃,国王李昖放弃京城,逃到义州,接二连三地派使臣赴明朝求援。
作为朝鲜宗主国的明朝,虽然已经逐渐平息了日本海盗在沿海地区的侵扰,但是对日本仍存戒心,对日本的对外扩张政策不会坐视不管,遂决定进行抗日援朝之战,兵锋直指平壤。
日本侵朝大军一路攻击前进,其中第一军团小西行长部击溃朝鲜临津江防线守军主力,占领平壤,大明接到朝鲜告急后,不知日军虚实,只派了辽东副总兵查大受率数千人马前期入援,结果被日军以火枪击败,此时万历皇帝方醒悟此次入侵藩邦之倭“实乃劲敌”,于是下令组建援朝东征军,开赴朝鲜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