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黏液囊肿

阑尾黏液囊肿
阑尾黏液囊肿是指由于阑尾管腔堵塞,扩张的阑尾腔内积聚了分泌的黏液,导致阑尾管腔进一步扩张,形成囊性包块。阑尾黏液囊肿不是病理诊断,而且描述性诊断,少数为真性黏液囊肿,但大部分继发于阑尾黏液性肿瘤,病理类型包括: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高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阑尾黏液腺癌、阑尾印戒细胞癌。若囊性包块破裂,其内含有黏蛋白(mucin)的内容物将弥漫播散至整个腹腔,即形成腹膜假性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al, PMP)。本病在阑尾切除术中的发现率为0.07%~0.3%,女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3。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无特征性的腹痛或右下腹压痛,可[mén]及包块。阑尾黏液囊肿的治疗以手术切除阑尾为首选治疗措施。本病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囊肿破裂、扭转、肠梗阻、继发阑尾感染和肾盂积水等。本病极易复发形成PMP,对于复发形成的PMP患者,需行细胞减灭+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CRS+HIPEC)。

就诊科室

  • 普通外科、妇科、肿瘤外科

病因

  • 该病病因可为肿瘤性或非肿瘤性病变,以不同组织学亚性可分为:
  • 因阑尾黏膜增生水肿导致的类结肠增生性息肉性改变;
  • 因阑尾阻塞、膨胀而产生上皮退行性变而导致的单纯性或[zhū]留性囊肿;
  • 类似结肠腺瘤性息肉或绒毛状腺瘤近似的黏液性囊腺瘤;
  • 因恶性癌症细胞致腺体侵入间质的黏液性囊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