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丹吉林庙

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唯一的寺庙
巴丹吉林庙——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唯一的寺庙。[1]它始建于乾隆年间(公元1755年),[1]由于深处大漠、人迹罕至,一直保持着原貌。其规模不大,占地仅273.7公顷,是一座上下两层的中式楼阁建筑。

基本介绍

因为有庙,所以当地的蒙古族牧民把这个沙漠绿洲称为“苏敏吉林”,意为“有庙的海子”,简称“庙海子”。这里虽然仅有3家住户,却是巴丹吉林沙漠牧民的活动中心。
庙海子虽是盐湖,但碧波轻漾、卤虫繁生,成百上千只野鸭以此为食,浮水嬉戏;湖畔甘泉喷涌,绿草如茵,芦花纷飞。数十棵柳树、沙枣树华荫如盖,一群群山羊、骆驼和驴骡各据一隅,悠闲地吃草,生人靠近,畜群突奔,惊起一群黄褐色的青蛙。待到夕日西下,残阳如血,牧民的平房升了炊烟……恍如进入了水乡江南
66岁的桑木腾是巴丹吉林庙的住持。他家五口人,是这里最大、最原始的住户。巴丹吉林庙最鼎盛时期曾有60多个喇嘛,但近几十年里,只有桑木腾一人在支撑着这个寺庙。巴丹吉林庙的建筑结构与其它藏传佛教寺院大同小异。寺庙坐北朝南,外有半人高的围墙,墙外西侧矗立着一座白塔,与庙遥相呼应。寺庙总建筑面积近300平方米。庙室分上下两层,呈楼阁式。四角形的角楼,重檐山顶,正面有两小窗,两侧各有4扇小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