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教案

1870年于天津发生的冲突事件
天津教案发生于同治九年(1870年)6月,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教会侵略的一次群众自发斗争。[6]
同治九年(1870年),天津连续出现儿童失踪的事,后发现与法国天主教堂有关。群众到天主教堂要求交出凶手,被传教士拒绝,群情激愤。教堂命天津官府驱赶群众,甚至向清朝官员开枪。群众殴打传教士,致十九人[a]死亡,并放火烧毁天主教堂。该事件被称为“天津教案”。[4][5]事情发生后,法、英、美、俄、普、比、西[b]七国联衔向清政府提出“抗议”,并调集军舰至大沽口进行威胁。清廷派直隶总督曾国藩崇厚会商办理此案,后曾国藩调任两江总督李鸿章接任直隶总督,与曾国藩协同处理。[7][6]清政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将天津道周家勋罢免,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流放黑龙江;正法18人,充军25人,赔偿损失50万两;三口通商大臣崇厚作为谢罪专使,前往法国,向法国政府道歉。[3]
天津教案两方虽存在误解和过错,却是清末百姓和洋人之间酝酿已久矛盾的体现和爆发。在主权沦丧和司法落后的背景下,官民百姓难以获得真正的公平正义,司法往往受到政治势力的干涉而难以发挥作用。教案的经过和处理也反映了当时洋人与清政府的矛盾,以及清政府在处理外交事务上的软弱和妥协。[7]

案件背景

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