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协定

2016年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
巴黎协定》(The Paris Agreement)是由全世界178个缔约方共同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是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作出的统一安排。《巴黎协定》是已经到期的《京都议定书》的后续,主要目标是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前工业化时期水平之上1.5℃以内。[4][5]
1972 年,联合国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决定设立联合国环境署(UNEP),开始了世界范围的环境保护事业;1992年,150多个国家和经济共同体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自1995年起,公约缔约方每年召开缔约方会议(COP),评估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6]2015年12月12日,《巴黎协定》在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巴黎气候大会)上通过,于2016年4月22日在美国纽约联合国大厦签署,于2016年11月4日起正式生效。[2]2016年4月22日,中国在《巴黎协定》上签字。同年9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国加入《巴黎气候变化协定》,成为完成了批准协定的缔约方之一。[7][8]2021年11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在英国格拉斯哥闭幕。经过两周的谈判,各缔约方最终完成了《巴黎协定》实施细则。[9]
截至2025年,美国已三度“进退”该协定:2017年6月,时任美国总统、共和党人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之后美国于2020年11月4日正式退出。2021年1月20日,民主党人拜登就任总统首日签署行政令,使美国于同年2月19日正式重新加入《巴黎协定》。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再次就任总统首日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联合国方面称,美国会于2026年1月27日正式退出该协定。[10][11][12][13]
《巴黎协定》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的最大贡献在于明确了全球共同追求的“硬指标”。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巴黎协定》将世界所有国家都纳入了呵护地球生态确保人类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当中。在经济方面,《巴黎协定》推动了全球资本进一步向绿色能源低碳经济环境治理等领域倾斜。对中国而言,《巴黎协定》对各国国情和自我选择的低碳发展道路的尊重,透明交流的非惩罚性规范机制,保障了中国的发展空间。[14]

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