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评估

战略实施阶段活动之一
战略评估是战略实施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对影响战略管理质量的各种要素的总结和分析,判断战略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标。这项活动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对战略制定后的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分析、对战略实施结果的评估以及对战略的必要修改[1][2][3]

定义与发展

战略评估作为一个术语,其含义丰富多样,不同人从不同角度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然而,从战略评估始终贯穿于战略管理全过程的角度出发,大致可以将其概括为战略分析评估、战略选择评估和战略绩效评估三个环节。其中,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有效的战略绩效评估工具,被认为是新的战略评估和管理系统。战略评估的提出源于评估行为的本质,即明确目标对象的属性并将之转化为主观效用的过程。在实际生活中,评价、评估、评定、评鉴、估价等概念的使用较为混乱,但在西方理论界和实践工作中,这些术语的用法也不尽规范。在中国,学者们常将“评估”与“评价”视为内涵相同的两个术语,前者在经济、财政、金融等领域更为常用,后者则更多出现在系统分析、学术研究中。尽管两者在确定性程度上有细微差别,但总体上没有本质的区别。从系统科学或运筹学的角度来看,评价常与理论探讨搭配,而评估则常与实务结合。因此,本文采用了“战略评估”而非“战略评价”。

内容与标准

战略评估的研究内容尚处于探索阶段,其定义仅限于描述性文字。基于对战略评估研究文献的比较分析,战略评估被定义为以战略的实施过程及其结果为对象,通过对影响并反映战略管理质量的各要素的总结和分析,判断战略是否实现预期目标的管理活动。在实际操作中,战略评估可分为事前评估、事中评估和事后评估三个层次。事前评估,即战略分析评估,是对企业所处现状环境的评估,旨在发现最佳机遇;事中评估,即战略选择评估,是在战略执行过程中进行的动态评估,属于事中控制;事后评估,即战略绩效评估,是对战略目标完成情况的分析、评价和预测,属于事后控制。战略分析评估主要涉及企业的现行战略和绩效分析、不同战略方案评估、企业相关利益备选方案评估、竞争力评估等内容。战略选择评估则侧重于战略执行前对战略可行性的分析,涉及多个评估模型,如SAM模型、定量战略规划模型(QSPM)、Eletre方法(E方法)、战略规划评估模型(SPE)等。战略绩效评估则是在战略执行过程中对战略实施的结果进行全面衡量,本质上是一种战略控制手段。平衡计分测评法是一种常见的战略绩效评估方法,它从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创新、财务四个方面评估企业绩效,弥补了传统财务指标的不足。战略评估的标准包括可行性标准、可接受标准和适宜性标准。可行性标准评估战略在实践中的运行情况,可接受标准评估战略的收益结果是否可被接受,适宜性标准评估备选战略在多大程度上适用于战略分析中所识别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