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水师

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
福建水师(英文名:Fujian Navy),又称福建海军、福州船政水师,是中国清代建立的新式海军部队,[1]是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由福州船政局节制。[2]福建水师与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广东水师并称为晚清四大近代化舰队,与福建早已存在的旧式水师(绿营水师,归闽浙总督指挥,主要负责内河巡防)平行存在,互不统属。[1]
同治五年(1866年),左宗棠奉命成立福州船政局后,随着造船厂船政学堂的不断发展,福建水师逐渐发展壮大。同年,清政府命沈葆桢总理船政事务,统管造船厂和前后学堂、水师营。同治十三年(1874年),福州船政局的舰船阵容已颇具规模,旗下拥有“扬武”“万年青”“湄云”“福星”“伏波”“安澜”等15艘舰船,并额外从国外引进了3艘舰船,分别为“海东云”“长胜”“建威”,兵船总数达到了18艘。光绪五年(1879年),光绪皇帝颁布谕旨,令福州船政局的轮船先行练成一军,福建水师正式宣布成立。1884年8月22日,法国东京舰队突袭停泊在马尾军港的福建水师,福建水师被迫仓促应战。[1]宣统元年(1909年),清政府任命载洵萨镇冰为筹办海军事务处大臣,成立筹办海军事务处。该处成立后,即将原分属于南北洋水师广东水师和福建水师的舰只,依据它们的规格和性能,重新进行编组,编为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独立的福建水师就此解散。[1][8]
截至1883年,福建水师已经成为中国吨位最大的一支舰队,由闽安协副将张成统领,统辖兵船已达26艘,拥有主力战舰十数艘,但均为木胁木壳结构,总排水量仅9900吨,载普通火炮47门,官兵1100人。福建水师提标是清军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之一,驻守厦门。它共有中左右前后5营,额设官兵4300余名。[6][7]

成立背景

清王朝在福建建设水师是有其特定背景的,清兵入关后,强势南进,然而,东南郑氏集团坚持反清,一直是清初统治者的心腹大患,为平息东南之乱,顺治帝采取剿抚并用政策。康熙帝继位后,平了“三藩之乱”,重置闽、粤两地驻防,厉行海禁和迁界,实施海防全面封锁。同时,着力推动招降政策,以显官厚赏瓦解郑氏军队。清廷在与郑氏集团的对抗中逐渐建立起福建水师。[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