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沥青滴漏实验-抖音百科
沥青滴漏实验是一个用于测量沥青流速的长期实验,该实验由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托马斯·帕内尔教授于1927年开始实施,其向学生们证明这样一个理论:一些物质看上去虽是固体,但实际上是粘性极高的液体。[3][4][2] 1927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帕内尔(Parnell)将沥青样本放入一个封了口的漏斗内,并使其冷却了三年。1930年,其将漏斗的封口切开,让沥青开始缓慢流动。第一滴沥青落入烧杯中,花了八年时间。[2]1988年之前,进行沥青滴漏实验的大气条件最初并没有特别控制,因此,沥青粘性会因温度的波动而改变。在1988年第7滴沥青滴出来后,研究人员开始给实验场地安装了空调,以调节室内温度。[2]2014年4月9日,第九次滴落,全天候监控的网络摄像头记录了全过程,在此之前,没有人目睹过沥青滴落的情况已持续了87年。[5] 实验历程
1927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帕内尔(Parnell)将沥青样本放入一个封了口的漏斗内,并使其冷却了三年。1930年,其将漏斗的封口切开,让沥青开始缓慢流动。第一滴沥青落入烧杯中,花了八年时间,第二滴落入烧杯又花了九年时间。帕内尔在1948年9月去世时,并没有看到1954年的第三次下降。[6][2][7] 到了1961年,约翰·梅因斯通(John Mainstone)加入昆士兰大学物理系,接手了该流体滴落的实验,梅因斯通要求部门负责人为学校的理工科学生公开展示它。最终,在1975年左右,迈因斯通说服了部门负责人,并在该部门大楼前厅的橱柜中公开展示了该实验。[6]1988年之前,进行沥青滴漏实验的大气条件最初并没有特别控制,因此,沥青粘性会因温度的波动而改变。在1988年第7滴沥青滴出来后,研究人员开始给实验场地安装了空调,以调节室内温度。从此实验室内温度不再变化,温度的稳定延长了每滴沥青从漏斗中滴出来的时间。[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