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瀛士(1895—?),字阆仙,世居天津城郊宜兴埠。民国时期人民教育家,他是温家宝总理的祖父[1]。1919年,温瀛士被荐担任民立第五小学校长。在办学中,为帮助更多的农家孩子特别是贫困女童就学,温瀛士减免学杂费,想方设法救助他们。1925年起任天津县教育局代理视学和天津市三区教育委员、督学。1929年,温瀛士筹划将村中娘娘庙改为校舍,因遭反对愤而辞职。1930年9月,温瀛士受同乡、教育界前辈温世霖的影响,为女性争取求学的权利,创办普育(士范)私立女子小学,任校长至1950年9月。一生从教40余年,以弘扬普育办学精神为己任。其子孙辈有9人从教,是名副其实的教育世家。 人物简介
温瀛士,字阆仙,生于1895年。温瀛士在年轻时非常有志气,充满了激情与理想,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事业。身为教员的温瀛士每天上、下午各上4节课。傍晚下课后,匆匆吃罢晚饭又急急进城,到劝学所(教育局)主办的师范单级教学班进修。及至深夜下课,回到家中已是后半夜。进修期间,温瀛士风雨无阻,从未缺课。他后来在结业考试中一举拔得“头筹”,在众多考生中名列第一,方才真正取得了教书的资格。20世纪20年代,温瀛士在宜兴埠一所私立 学校任校长。
普育学校
温世霖一家系宜兴埠的教育世家,与温瀛士并无血缘族亲关系,但有形式上的“认户”、“认宗”。1905年,温世霖开风气之先,创办位于天津老城内的北方最早的私立女子学校之一——“普育女学堂”。所以,天津近代有两所普育学校,先有天津城里的“普育”,后有城郊宜兴埠的“普育”,而宜兴埠亦有两个温氏教育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