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传

《周易》中的解释卦辞
《象传》为《易传》之一,分为《大象传》和《小象传》。《大象传》,六十四条,分别解释六十四卦,卦名、卦义。《小象传》,三百八十六条,分别解释三百八十四条爻辞,两条用辞。[1]
《易传》,又称“易大传”。据说是孔子所作,共十篇,故又称“十翼”。说是“十”,其实七篇。艮化《彖传》《象传》《系辞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因为《[tuàn]传》《象传》《系辞》又分上下,就成了十篇,“十翼”了。《易传》是解说《易经》的,是孔子及后学对经文的解读,给后人很多启发。孔子是圣人,儒门后学是非常看重《易传》的,认为是解读经文的钥匙,是入易之门户。从《易传》入手读《易经》,是两千多年的传统。[1]
学界一般认为,《大象传》产生的时代应在战国时期,与其他几种《易传》比起来,甚至还是比较早的,在思想上属于儒家的派别。《大象传》最有名的两句话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二词,不仅经过近代先贤的提倡广为人知,还成为清华大学的校训,还被认为最能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2]

引言

如果将《易传》中的《象传》、《文言传》所论天地之道、人道的内容与《传》所论作个比较,就会发现一个明显的差异,那就是总体的思维取向不同。尽管《彖传》和《象传》、《文言传》同是用类比的方法从天地之道推导出人类社会的法则,但二者各自所理解的天地之道的内涵却是不同的。《彖传》多是对天地的规律作客观的认知型把握,而《象传》、《文言传》则可以说是对天地的比德,即对世界作一种情感型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