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经

《地皇文》、《人皇文》等的合称
《三皇经》又称《三皇文》。《三皇内文》,是《天皇文》《地皇文》《人皇文》的合称。[1]唐太宗贞观二十年(646)下令除毁《三皇经》。古本《三皇经》今已佚。
据传此经三国帛和得到后传郑隐,後郑隐传葛洪,即所谓《小有三皇文》,称此文在小有之天玉府中,又叫《小有经》。据道教说,西晋鲍靓学道嵩山,於惠帝永康(300-301)年中得受此文,後授葛洪,即《大有三皇文》,又称《大有经》,说此经秘在大有宫中。

简介

《三皇经》,也称《三皇文》、《三皇内文》,即为《天皇文》、《地皇文》和《人皇文》的合称。传说三国时有位叫帛和的人得之于西城山石壁。以后晋人郑隐授予了,弟子葛洪。因为相传此经文在小有之天玉府之中,故也称《小有三皇文》,又名《小有经》。还有一种记载说是葛洪曾从一位叫鲍靓的那儿受得《三皇文》,称《大有三皇文》,也叫《大有经》,意即谓此经秘藏在大有宫中。
南朝刘宋陆修静曾得此经文。北周甄弯《笑道论》谓《三皇经》系鲍靓所造,代表了当时两晋南北人的普遍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