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奥战争

1866年普鲁士与奥地利争夺领导权的战争
普奥战争(Austro-Prussian War,1866年6月14日—8月23日),又称七周战争(Seven Weeks’ War)或德意志之战(Deutscher Krieg),是指1866年普鲁士与奥地利争夺德意志领导权的战争。战争以奥地利战败并签订《布拉格和约》而告终。[1][2]
普奥战争起因于19世纪中叶德意志统一趋势强烈,普鲁士和奥地利都欲占主导。普鲁士经济、军事和政治改革成效显著,毛奇推行军事改革建立高效体系,而奥地利内部民族问题多且经济改革滞后。普丹战后,双方对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公国管理和归属有分歧成战争导火索。战争中,普鲁士军队在毛奇指挥下,利用铁路迅速集结调动兵力,其由步兵、骑兵、炮兵组成,装备先进。奥地利按传统战略部署,动员慢且装备更新落后。1866年7月3日萨多瓦战役爆发,在捷克萨多瓦村附近,普鲁士凭武器、指挥和训练上的优势,炮火压制奥军,步兵进攻勇猛。取得决定性胜利。普奥战争最终奥地利战败,签订《布拉格和约》,承认普鲁士统一领导地位,归还威尼斯并退出德意志邦联。而普鲁士影响力大增,奠定统一基础,建立北德意志联邦。德意志地区格局改变,加速整合,推动统一进程,奥地利势力退缩至东南欧,在德意志事务中影响力大幅下降。[3][4][2]

简介

1862年,奥托·冯·俾斯麦被任命为普鲁士王国首相。他马上策划统一运动,务求由普鲁士统一小德意志。凭着普丹战争的胜利,俾斯麦唤起德意志人的民族意识。普鲁士以有权共同占有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为借口,诱使奥地利向普鲁士宣战。奥地利与巴伐利亚、汉诺威、萨克森等一些德意志邦国合作,以捍卫德意志邦联的名义,挑战普鲁士(称为"Bundesexekution")。
普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