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圈球

乒乓球进攻技术
弧圈球,是一种将速度、力量、旋转结合一体的具有强烈上旋的攻击力强、威力大的乒乓球进攻技术。按照击球方法可分为正手弧圈球、反手弧圈球、侧身弧圈球;按照旋转特点可分为加转弧圈球、前冲弧圈球、侧旋弧圈球等。[1]
1959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结束后,日本乒乓球选手发明弧圈球技术,目的是对抗中国的快攻打法以及欧洲的削球打法。在取得一定成效后,弧圈球被部分中国选手加以改进,形成以快攻为主、弧圈为辅的打法。[2][7]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欧洲乒乓球选手将中国快攻技术和日本弧圈技术结合,瑞典选手本格森凭借该打法收获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冠军。[7]20世纪90年代,中国乒乓球选手将横拍快攻和弧圈打法相结合,在国际赛事发挥优异。[7]进入21世纪,反拉技术成为现代弧圈球的核心技术。[8]
弧圈球技术的出现将乒乓球运动推向了更高的水平,以弧圈球为核心技术形成了直拍、横拍多种弧圈球打法。诸如德国运动员波尔、白俄罗斯运动员萨姆索诺夫、中国运动员王励勤马琳王皓韩国运动员柳承敏等选手均在弧圈球领域有所建树。[1]

弧圈球原理

弧圈球的最基本原理是摩擦球,使球产生强烈的旋转,从而改变球在空中的飞行路线和落台后的行为。[9]在乒乓球比赛的过程中,乒乓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发生旋转,此时空气相对球一方面要向后运动,另一方面球在旋转的同时将摩擦力带动周边的空气一起发生旋转,两方面的运动进行相互叠加后,乒乓球的一侧空气速度会边快,对应压强减小;另一侧速度相对较慢,对应压强增大。两侧的压强差对乒乓球提供侧向的作用力,导致球的运动轨迹发生偏差,最终形成弧圈球。[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