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洲区

芦洲区
芦洲区是台湾新北市的一个市辖区,属于大台北都会区的卫星都市之一,目前人口数将近20万人。[1]芦洲区紧邻台北市士林区社子,中间隔着淡水河相望。芦洲在县辖市时期为世界人口密度第13高的都市,现在则为台湾人口密度第4高的都市市辖区,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2.6万人。

历史沿革

芦洲于日据时期的1920年(大正九年)全台行政区域重划后,划入台北州新庄郡鹭洲庄管辖,分为和尚洲溪[qián]、和尚洲中路、和尚洲南港子、和尚洲水[nǎn]、和尚洲楼子[cuò]、二重埔、三重埔等七个大字。二次大战结束,1945年,原台北州新庄郡鹭洲庄改称台北县新庄区鹭洲乡。1947年4月1日乡内的二重埔、三重埔地区划出另设三重镇,鹭洲乡同时更名为芦洲乡。1950年撤销新庄区,由台北县政府直辖。1998年改制为县辖市。2010年12月25日因台北县升格为新北市,而改制为芦洲区。
古时候的芦洲,原本是邻近淡水河畔的一片低平沙洲。水泽遍布,河岸两旁芦草丛生,每当芦花盛开时,花絮纷飞,白茫茫的景观,煞是好看。夜晚月上树梢,芦花泛著淡黄月色,微风吹拂,犹如浪花飞舞,颇有思古之幽情,因此常令骚人墨客徘徊流连,当时亦有“芦狄泛月”之美称,列为淡水八景之一。

古名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