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纱帐》是指中国现代作家王统照1933年所写的散文作品。作品围绕极富魅力的“青纱帐”何以变成了乡村间所恐怖的“魔帐”而展开层层深入的描叙议论,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1][2]
青纱帐曾经给人以慷慨的恩惠,它有着“雄伟壮丽的姿态”、“满布着新鲜的生机”,它的产量高、用途广,真可谓“粒粒珊瑚珠,节节琅玕[gān]玉”,向来为农民所钟爱。可是,“多少年来帝国主义的压迫,与连年内战,捐税重重,官吏,地主的剥削,”早已使农村变成了一个待爆发的空壳。民不聊生、匪患出没,青纱帐成了土匪烧杀抢掠的天然的隐蔽地,竟带给人们以莫大的恐惧。然而,物极必反,作者借谈青纱帐“里面却藏有炸药的引子”,预示了革命风暴的必将来临。文章构思巧妙,欲抑先扬,文势起伏而收束集中,兼以描叙传神,议论形象,文字清新而又峭拔。[2][3] 创作背景
《青纱帐》是王统照收集起三年以来的杂文编成一本散文作品,作者写短文很少,这里却有三分之一是去年夏秋间的作品,而描写的,近于小说却并无小说的结构的颇有几篇。抒发个人印感,而取直接叙述方法的又占去一部分。这并不像流行的小品文,更够不上纯散文,以言“杂拌”,庶几相近。[2]
作品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