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吻龙

蜥形纲鸟臀目动物
高吻龙(学名Altirhinus)是鸭嘴龙超科下的一个属,生活于下白垩纪的蒙古。在1998年时被命名,名字是由拉丁文的“altus”(意即“高”)及古希腊文的“rhinos”(即“鼻子”的意思)。当中只有一个种,学名为“A. kurzanovi”,是为纪念俄罗斯闻名的古生物学家Sergei Kurzanov于1981年发现此恐龙的化石标本。高吻龙那个鼻拱的特征是由鼻骨形成的,而在澳大利亚木他龙身上亦有发现类似的结构。这个鼻拱有很多不同功能的建议。它可能是存放冷冻血液、保存水份、或提高嗅觉的组织。或者,它可以发声或影像以促成动物间的沟通。由于只有两个头颅骨被发现,有可能这个鼻拱只是存在于某一性别,但无论是那一性别,它都可能是作为性征,就像现今的象海豹

形态特征

它是双足行走的草食性恐龙,但在摄食时则可以四足站立。整个身长由鼻端至尾巴约8米,但根据2010年格雷戈里·S·保罗的估计,其长度可能为6.5米(21英尺),体重约为1.1吨。单是头颅骨就有760毫米长,有着一个辽阔的口鼻部,鼻端上有一个明显的高拱。
高吻龙

发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