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杵臼(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晋国人,赵盾、赵朔父子的门客,著名忠义故事《赵氏孤儿》主角。[1][2] 晋襄公死后,赵盾谋立公子雍,公孙杵臼等人将与之争权的狐射姑所迎立的公子乐截杀。晋灵公时,屠岸贾与 赵盾不和,赵盾全家三百余口被满门抄斩,仅有其子赵朔与公主幸免。后屠岸贾又迫使赵朔自杀,公主自缢前将遗腹子托付给公孙杵臼。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公孙杵臼与程婴合谋藏匿赵氏孤儿赵武,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公孙杵臼的忠义行为后世广为传颂,并编成戏剧流传。[1][2][3]
人物事迹
晋襄公死后,赵盾谋立公子雍,狐射姑则谋立公子乐(都是晋文公之子),并将其从陈国迎回,想与赵盾争权。赵盾派公孙杵臼等人将公子乐截杀。最后狐射姑被迫出奔。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和程婴合谋,藏匿赵氏孤儿赵武,自己献出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