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历山大·科耶夫-快懂百科
人物生平
1933年移居法国后,提出自己的哲学论题“后历史”,这个论题在许多方面界定了我们对后现代,以至我们生活的当下的理解。事实上,自从几十年前“后现代说”出现以来,我们不断遭遇各种终结论,不仅是历史的终结,还有主体性、艺术的终结,以及人的死亡,尤其是作者的死亡,当代文化中创造和出新已经不可能了。这些论调发端于1933至1939年科耶夫在巴黎高等实用学院讲授的关于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精神现象学》(1807)的课程。常来听讲的都是当时法国最重要的知识分子,如乔治·巴塔耶、雅克·拉康、安德烈·布勒东、莫里斯·梅洛-庞蒂和雷蒙·阿隆。科耶夫的讲稿在巴黎知识分子圈流传,读者甚众,其中最著名的是雅克-保罗·萨特和阿尔贝·加缪。当时这些后来更名为“研讨课”的讲座获得了近乎神话的地位,直到今天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