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谦

中国近现代教育家
江谦(1876年—1942年4月10日),字易园,道号阳复子,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近现代著名教育家,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先驱。1914年,江谦被任命为江苏省教育司司长。[1]同年8月,江苏省民政长韩国钧委任江谦在前两江师范学堂基础上,勘察校舍,筹办南京高等师范学校。[2]

个人履历

江谦本以知行合一之学熏陶后生;以“能耕能学”为训,矫正空谈时弊,弘扬务实精神;辑“两汉学风”,倡俭朴学风,传“明德新民”之教。他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使通州师范校誉日隆,名声越省。江谦又精于文字音韵之学,他由英文切音,发明阴阳声母通转规则,创设音标一案,实为注音字母的先声。当时的学部设国语统一局,知他有此专才,征主其事,江谦又谢其位。后安徽学界公推江谦为安徽省教育会会长,江苏省复指命他为江苏省教育司司长。江谦少年颖悟,在崇明瀛洲书院读书时,受到张謇的赏识。1902年,张[jiǎn]南通创办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通州师范,邀请江谦任教并委以重任,先是担任监理,1914年担任校长;同年,江谦被任命为江苏省教育司司长。1914年8月,江苏省民政长韩国钧委任江谦在前两江师范学堂基础上,勘察校舍,筹办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江谦任校长时,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提倡“三育并举”。他很重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还主张“启发式”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领悟。江谦亦十分重视实学、体育教育,开全国风气之先。

人物生平

1915年1月江谦聘郭秉文美国来校担任教务主任,旋于8月行入学考试,招国文、理化两部,录取学生共126人。9月10日行开学仪式,至1919年因疾辞职,推荐郭秉文继任。此时的南高已设有四部六科,校舍占地370亩,教员53人,职员41人,在校学生41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