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炭土

沼泽土有机质进一步累积的产物
泥炭土(英文名:peat soil,[1]别名:泥炭腐殖质沼泽土),[2]是潮湿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厚泥炭层(有机层)的土壤。[1]
泥炭土是在地表水和地下水影响下,在沼泽植被(湿生植物)下发育的具有腐泥层或泥炭层和潜育层的土壤。泥炭土的形成,不受气候条件的限制,只要有潮湿积水条件,无论在寒带温带热带均可形成。[3]泥炭土的剖面形态特征是在土层以上有一厚达50-200cm或更厚的泥炭层(AT),下为潜育层(G)。有时在这两层之间还有腐殖质过渡层。[4]按泥炭层(有机层)的厚度划分,泥炭土分为薄层泥炭土(50~100厘米)、中层泥炭土(100~200厘米)、厚层泥炭土(>200厘米);按泥炭土发育阶段划分,泥炭土分为低位泥炭土、高位泥炭土、中位泥炭土。[1]泥炭土的物理性质是容重小、持水量大、粘着性及可塑性都小,故施用适量泥炭于矿质土壤可以改善其物理性状,增加持水能力。泥炭土导热性、透水性都小,如遇强烈干燥脱水后,就会丧失吸水和湿涨的能力。[1]泥炭土分储量大,有机质含量为50-70%,氮素丰富,全氮量一般都在2%以上,C/N比值为10-20;磷、钾含量低,全磷为0.1—0.6%,全钾为0.3—0.5%。[4]
泥炭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在寒带温带的低洼地、河塘、山地的沼泽土地区分布更多,俄罗斯的泥炭土约占世界泥炭土的60%,加拿大德国荷兰挪威瑞典波兰英国分布亦广,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吉林省四川松潘、青藏高原等地,仅东北地区的泥炭就有300亿立方米。[1]

成土条件

泥炭土是在地表水和地下水影响下,在沼泽植被(湿生植物)下发育的具有腐泥层或泥炭层和潜育层的土壤。泥炭土的形成,不受气候条件的限制,只要有潮湿积水条件,无论在寒带温带热带均可形成。但是,气候因素对泥炭土的形成、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在高纬度地带,气温低、湿度大,有利于沼泽土和泥炭土的发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