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赜

宗赜
[]本为湖北襄阳人,俗姓孙,父母早亡。二十九岁出家,至真州(今江苏仪征、六合等地)度芦,从法去法云法秀(1027——1090)禅师出家。法秀后至汴京洛阳)主持法云寺,宗赜遂投师长芦应夫门下,并于应夫门下得悟。

人物介绍

宗赜( zé)襄阳孙氏子。父早亡,母携还舅氏鞠养。长成习儒业,志节高迈,学问宏博。年二十九,幡然曰:“吾出家矣!”遂往真州长芦,从秀圆通落(上髟下采),学最上乘。未几,秀去而夫继。师得旨于夫,遂为夫嗣,而绍长芦之席。一法窟父子接踵弘阐者三世,云门之道大震,江淮之间,几无别响。师上堂曰:“金屑虽贵,落眼成[]。金屑既除,眼在甚处?”拈拄杖曰:“还见麽?”击香桌(1)曰:“还闻么?”靠却拄杖曰:“眼耳若通随处足,水声山色自悠悠。”启示明切若此。

传奇

师性孝,于方丈侧别为小室,安其母于中。劝母[jiǎn]发,持念头阿弥陀佛号,自制《劝孝文》,曲尽哀恳。师师虽承传南宗顿旨,而实以净土自归。至感普贤、普慧二大士,梦求入社,其精诚可知矣。其母临终,果念佛吉祥而逝。始卒数十年间,以安养一门摄化。缁白从化,临终正念如其母者,盖不如几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