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基战略导弹-抖音百科
陆基战略导弹,是以陆射方式攻击敌方各种战略目标的远程弹道导弹,是“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美、俄拥有全球90%以上的陆基战略导弹,无论数量质量,都堪称当今世界的“超级核大国”。目前,美国现役陆基洲陆导弹580枚,而俄罗斯则为800枚,两国弹头总当量超过10亿吨。 基本介绍
美国和俄罗斯庞大的陆基核武库,源自长达半个世纪的核军备竞赛。从二次大战后至50年代末,美国和前苏联在核弹头、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和制导控制技术方面取得了实质性实在,研制出了世界第一代战略弹道导弹。典型的型号有美国“雷神”中程导弹、“大力神”2洲际导弹和前苏联SS-5中程导弹、SS-6洲际导弹。这一代导弹的特点是使用液体推进剂、从地面发射。导弹弹头的重量为1-3吨,命中精度为圆公算偏差4-8公里,由于战术技术性能较差,目前已全部退役。 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美、苏研制出第二代地弹道导弹,虽然仍采用可储存液体推进剂,但已将重点转向固体弹道式导弹和分导式多弹头的研制。主要型号有美国的“民兵”2固体燃料分导式弹道导弹和苏联的SS-9、SS-13液体燃料分导式弹道导弹。至1969年前,前苏联已经装备了1029枚陆基洲际导弹,美国为1054枚。 到了70年代和80年代,美、苏的陆基战略导弹是提高导弹生存方面做了许多改进。一方面加固地下发射井提高生存能力;另一方面则采用陆地机动发射方式,同时对弹体本身也进行了加固。并通过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弹道预测,提高了命中率。这一期间主要代表型号有美国的“民兵”3和苏联的SS-18、SS-19及SS-24、SS-25洲际弹道导弹。80年代后,陆基战略导弹进一步小型化、机动化;制导系统也作了新的改进,如采用星光中继制导和雷达相关末制导技术,命中精度进一步提高,圆公算偏差100米;通过采用速燃发动机,可以使导弹最为脆弱的助推段压缩在80公里高度以下,并采用表层喷涂抗激光材料或其它防护材料,以提高自身防护能力。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是美国的“和平卫士”(MX)和俄罗斯的SS-27(“白杨”-M)战略弹道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