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盘阵列

由独立磁盘组成的磁盘组
磁盘阵列,全称为独立磁盘冗余阵列(英文全称: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简称:RAID)。主要应用领域在于:企业级存储,数据中心,大规模数据库,大数据分析等方面。[2] [1]
RAID是美国加州伯克利一组研究人员(由David Patterson教授和Randy Katz教授以及后来的学生Garth Gibson)在1988年提出的。[3]这项技术指的是利用虚拟化存储技术把多个硬盘组合起来,成为一个或多个硬盘阵列组,从而提供比单个磁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数据冗余高可靠性的存储技术。[4][5][2] [1]
磁盘阵列是由独立磁盘组成的具有冗余特性的阵列,是由很多价格相对较便宜的磁盘,共同组合成一个容量巨大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的加成效果提升整个磁盘系统的效能。利用这项技术,可以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6]
磁盘阵列具备两个基本特性,一是由大量的磁盘按照特定方式组成:二是具备冗余特性,允许某块磁盘损坏之后,数据仍然可用。[6]磁盘阵列按照物理类型可以分为2大类:硬(件)RAID 、软(件)RAID。磁盘阵列其样式有三种,外接式磁盘阵列柜,内接式磁盘阵列卡和利用软件来仿真 [7][2][8][9]RAID主要利用数据条带、镜像和数据校验技术来获取高性能、可靠性、容错能力和扩展性。标准RAID模式(Standard RAID levels)包括:RAID 0、1、2、3、4、5、6。[2][7][8][9]

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