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论

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版本之一
《齐论》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论语》的一个版本,失传于汉末魏晋[1][2]
自2011年考古发掘海昏侯墓以来,在其西藏椁5个漆笥中发现了约5200枚竹简,其中就有失传许久的《论语·知道》篇,考古人员初步断定属《论语》的《齐论》版本。[1]随后,以该墓的《齐论》为参照,从肩水金关汉简中发现了《齐论·知道》篇的更多失传章句。[3]

历史沿革

西汉时期,《论语》分为《鲁论》《齐论》和《古论》三个版本。《齐论》相比其他版本,多了《问王》《知道》两篇,《齐论》失传于汉末魏晋。[1]自2011年考古发掘海昏侯墓以来,在其西藏椁5个漆笥中发现了约5200枚竹简,内容包括《悼亡赋》《论语》《易经》《礼记》等文献,其中就有失传许久的《论语·知道》篇,考古人员初步断定属《论语》的《齐论》版本。[1]随后,以该墓的《齐论》为参照,不仅从肩水金关汉简中发现了《齐论·知道》篇的更多失传章句。还可能会整理出《问王》篇首章“子贡问王”。海昏侯墓与金关汉简中的两部《齐论》,可构建出该书大致面貌;若能将两部竹书互补互校,或可恢复失传1800年的《齐论》。[3]

价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