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屏(1535年-1603年),字忠伯,号对南,明应州山阴县(今山西山阴县古城村)人。[1][2]
王家屏年少即展露才学,13岁便成秀才,隆庆二年中进士。初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编修,参与《世宗实录》编撰,秉持客观公正,如实记录,对贪腐官员毫不留情。1584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因神宗怠政、储位久悬等事,多次上疏请辞,终获允返乡。1591年代为首辅,朝中有 “发之以正直,本之以忠厚” 之美誉,议事秉公、直言匡弊。王家屏万历三十一年病逝,去世后获赠太保,谥文端,著有《复宿山房集》《王文端公诗集》流传后世。[1][2][3] 人物生平
初入官场
王家屏5岁受业于父,治《诗经》,13岁取秀才,29岁中举人。明隆庆二年(1568年)33岁获二甲第二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家屏天赋聪颖,才思敏捷,智力过人。据传“凡为文,不属草,含毫沿吟,一挥而就。闭门散帙[zhì],不闻诵读声,过目辄不忘”,且谈吐巧捷,四座尽倾。任史官编修《世宗实录》时,不畏权贵,秉笔直书。当时首辅大学士高拱之兄高捷任操江都御史时,曾用国库钱向严嵩的党羽赵文华行贿,被记入史书。为此,高拱曾多次暗示家屏笔下留情,文过饰非,均遭拒绝,同行以“良史”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