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花鼓戏剧院

1953年在湖南创建的剧院
湖南省花鼓戏剧院,隶属于湖南省文化厅,[1]是省级重点表演艺术团体。[2]该剧院以长沙花鼓戏为主体,同时融合了邵阳花鼓戏、衡阳市花鼓戏、岳阳市花鼓戏、常德市花鼓戏和零陵市花鼓戏等五大艺术流派的长处。[3]湖南省花鼓戏剧院的主要任务是在继承、改革和弘扬湖南花鼓戏剧传统的基础上,创作具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特点的新型花鼓戏剧作品。剧院在创作方向、表演风格和队伍建设等方面为全省花鼓戏表演团体发挥着示范作用。2018年3月16日-17日,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参演了花鼓戏《打铜锣》《补锅》和《补课》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4]

剧院简介

剧院自1953年建立以来,始终坚持学传统、学生活、学科学的表演体系等艺术原则和作风,坚持三并举的原则,形成了深受观众喜爱的“省花路子”。如《打铜锣》、《补锅》、《三里湾》、《喜脉案》、《桃花汛》、《乾隆判婚》、《乡里警察》等优秀剧码,名闻遐尔,多次赴京演出和荣获工程奖、文蕐奖及梅花奖。受到文化部表彰,在戏剧艺术的白花园中,显示出其独有的光彩和魅力。

剧院风采

洞庭烟波,衡岳胜境,孕育出湖湘文化的丰厚底蕴,滋养着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在众多的湖南地方戏曲中,载歌载舞、通俗易懂、幽默谐趣、长于表现潇湘风俗民情的湖南花鼓戏格外受到观众的青睐,地处湘江之滨,与著名的长沙古城门“天心阁”遥遥相望的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更是擅演湖南花鼓戏的代表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