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打牌论》是相声名家郭荣启的代表曲目。创作于40年代。解放前演出时曾经风靡京、津一带,建国后依然长久保持着它的艺术魅力,为广大听众所喜爱。到今天,虽然由于时代的变迁,生活的隔膜,演出时似乎已经缺少当年那样的“轰动”效应,但它丰厚的思想内涵、它的高度艺术成就,仍然具有强大的感人力量。可以说,《打牌论》是传统相声中一段精美的艺术珍品,值得我们永远地欣赏、玩味。[1] 内容简介
这段相声是郭荣启在传统段子《赌论》的基础上整理改编而成的。在《赌论》中,概括描述了许多赌博种类,包括有“掷骰[tóu]子、推牌九、押宝和打麻将、斗十和”等等、因为内容庞杂,过于零散,而且前边一些赌博种类后来渐渐消失了,听众不大理解,说出效果不大理想,于是郭荣起予以精简删节,只保留了“打麻将”和“斗十和”两种,并在人物性格、语言上进一步给予丰富发展,从而获得了强烈的反响,受到了听众的欢迎和肯定。 《打牌论》的内容是单纯简明的。除了一个简短的“垫话” 开头外,全段节目由两大部分构成。前一部分集中刻画了一个赌徒打麻将牌时洋相百出的心理、神态、动作语言等等,后一部分通过一群家庭妇女“斗十和”时的言语情趣,生动地表现了一位市民妇女的喜剧形象。
只要我们稍稍有一些打麻将的知识和体会,听过前半部分的表演,完全可以了解它对那位赌徒的心态刻画是多么真实生动、细致入微——他在一帆风顺、接连赢牌的时候,是那样按捺不住十分露骨的洋洋得意的神气;等到背时倒运、输钱急眼时,又是那样一副蛮横无赖的丑陋嘴脸;而到了难得就要“和”上一把“大和”的赢钱关头,就紧张变态,简直到了歇斯底里要犯神经病的程度。通过这样几番曲折变化,就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地揭示出一个赌徒贪婪卑琐的可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