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濮议-抖音百科
濮[pú]议是宋英宗时期北宋朝廷关于如何尊礼英宗生父赵允让的大讨论。宰辅大臣主张英宗称允让为“皇考”,而两制、台谏则主张尊仁宗为“皇考”。[1] 宋仁宗没有后代,死后以濮安懿王允让之子赵曙继位,是为宋英宗。即位次年(治平二年),诏议崇奉生父濮王典礼。侍御史吕诲、范纯仁、吕大防及司马光、贾黯等力主称仁宗为皇考,濮王为皇伯,而中书韩琦、欧阳修等则主张称濮王为皇考。英宗因立濮王园陵,以贬吕诲、吕大防、范纯仁三人出外而告终。[1] 宋朝两个集团之间的濮议争论引起了治平年间一系列政治事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名分问题
英宗亲政仅半个月,宰相韩琦等人就向英宗提议请求有关部门讨论英宗生父的名分问题。当时仁宗逝世已有14个月,英宗批示,等过了仁宗大祥再议,也就是待到满24个月再说,这显然是英宗为了减少追封的阻力而做出的姿态。治平二年四月九日,韩琦等再次提出这一议题,于是,英宗出诏将议案送至太常礼院,交两制以上官员讨论。由此引发了一场持续18个月的论战,这就是北宋史上有名的“濮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