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鼯[wú]猴(学名:Cynocephalus volans),为鼯猴科鼯猴属的一种动物[7]。原产于菲律宾南部的热带雨林[8][4],主要分布于菲律宾的棉兰老岛、巴西兰岛、莱特岛、萨马岛、保和岛和菲律宾南部的其他岛屿上[9][5]。菲律宾鼯猴属于树栖动物,主要栖息于树上[6][10][4],对栖息的树种没有特定的选择[6]。 菲律宾鼯猴的体形中等,头部宽阔,吻部略尖,眼大,耳朵短而圆,口鼻部钝。四肢等长,有坚固锋利的爪子,体侧自颈部至尾部具有大而薄的滑翔皮膜。体毛主要为暗灰褐色,杂有少量白色斑点,从额部经眉间到鼻部则有较大的斑纹,腹面较浅[11][12][8],雄性的毛色比雌性的毛色更红或深棕色,通常是灰色[6]。菲律宾鼯猴是一种食叶动物[3],通常独居[6],主要在夜间活动[5],通过滑翔寻找食物,一次滑翔距离达到100米以上,通常 一晚上滑翔约1-1.5公里[12][4][5]。 在菲律宾,菲律宾鼯猴是一种常见的物种,分布范围非常大,尽管由于栖息地受到持续破坏,其种群数量似乎有下降的趋势,但依据菲律宾鼯猴的下降速度评估,其未达到易危群体阈值(大于十年或三代内下降30%)[6][5][2]。截止到2023年,该物种在许多保护区都有发现,这些组织通过保护菲律宾的森林,从而保护菲律宾鼯猴,尚无专门针对菲律宾鼯猴的已知保护措施[4][2]。 形态特征
菲律宾鼯猴体型中等,比马来西亚鼯猴(Galeopterus variegatus)稍小,体长33-38厘米,尾长22-27厘米,耳长2.9厘米,后足8.1-8.6厘米,体重1-1.5千克[12][13][6],雌性比雄性大[6]。其体毛主要为暗灰褐色,杂有少量白色斑点,从额部经眉间到鼻部则有较大的斑纹,腹面较浅[12][8],雄性的毛色比雌性的毛色更红或深棕色,通常是灰色[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