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鹦鹉俗称蜡嘴鹦鹉。蜡嘴鹦鹉的体色十分艳丽,原产地在非洲,是国外一种常见的笼养观赏鸟。后来被中国引入,在动物园中展出,受到了人们的欢迎,现已成为家庭饲养的观赏鸟。蜡嘴鹦鹉体长约14~18厘米,也属一种小型鹦鹉,尾短而圆,眼睛周围有一白圈,头部呈红色、灰色、棕色或黑色,嘴呈红色。[3]
蜡嘴鹦鹉在我国分两个类型:黑头牡丹鹦鹉,其体长约14厘米,嘴红色,眼及蜡膜为白色,头部黑褐色,颈部有赤黄色的环带,上胸橙红色,背与翼为绿色,但翼端为黑色,尾羽绿色,脚灰色;棕头牡丹鹦鹉,其头部为棕褐色,故名棕头牡丹鹦鹉;尚有红头、黄头等品种。野生牡丹鹦鹉常栖息在热带丛林中,它们喜欢集体活动,主要以各种植物种子、水果及浆果为食,故对农作物有害,也致使人们捕捉、驱赶它们。由于蜡嘴鹦鹉羽色艳丽,人们常捕捉后饲养观赏,致使野生蜡嘴鹦鹉数量日益减少。[3] 该鸟鸣声嘈杂,性情较迟钝,容易捕捉,人工成群饲养容易繁殖。繁殖期在12月底。营巢于树洞中。雌雄鸟身体颜色无显著区别,幼鸟羽色较淡。[4] 分类及特征
牡丹鹦鹉在我国饲养共有3个类型:即黑头牡丹鹦鹉、红头牡丹鹦鹉和黄头牡丹鹦鹉。三种类型的成鸟体长为140~160毫米,体重40~50克。黑头牡丹鹦鹉头部羽色为黑褐色,嘴壳朱红色,颈部有赤红色颈环;红头牡丹鹦鹉头部羽色为橘红色胸部橙红色,背羽及翅羽绿色,翅端近黑色;黄头牡 丹鹦鹉头部羽色为金黄色,尾短如齐铲形,尾羽艳绿色,足趾灰石色。雌雄成鸟羽色相同、但雄鸟体形略小于雌鸟,雄鸟的头部及嘴壳小于雌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