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瓢虫

昆虫纲鞘翅目虫类
大红瓢虫,体近圆形,呈钢盔状。头部(除眼外)前胸背板,小盾片及足黄红色,腹面各部亦呈黄红色。
大红瓢虫在浙江每年发生四代。成虫越冬,越冬成虫在 3月中、下旬活动,4月中、下旬产卵。第1代由4月中、下旬至6月下旬;第2代由6月下旬至7月下旬;第3代由8月上旬至9月上旬,第4代由9月上旬至次年4月中旬。因雌虫的寿命及卵期彼长,故在6-7月之交,前后代次相互混杂。在四川一年发生3-4代,越冬成虫在次年3月中旬开始、活动,4月中旬产卵。各代成虫分别发生于6月上旬,7月中旬,8月下旬,9月中、下旬。

形态特征

成虫:体近圆形,呈钢盔状。长5.0-6.0毫米,宽4.6-4.8毫米。头部(除眼外)前胸背板,小盾片及足黄红色,腹面各部亦呈黄红色。初羽化时,背呈鲜艳的粉红色,老熟时转为暗红色。卵:朱红色,尖椭圆形,长约1.1毫米,宽0.46毫米。第一次脱皮后,体宽而扁,长约2.6毫米,呈[jiàng]紫色后转绛紫红色。第二次脱皮后,长约4.7毫米,体灰黑后转为暗紫色。第三次脱皮后长约6.8毫米,体全黑。幼虫老熟时长约10.5毫米。蛹:裸蛹、长约5毫米,宽4毫米。体外附有幼虫末次蜕皮的灰色皮壳。皮壳自背部中央纵裂,分离两旁,露出蛹体。
大红瓢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