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居石-抖音百科
黄居石(1626-?年)字慎,一字圮[pǐ]仙,广东新会人。初居江门水南乡,后迁岭梅里(今属江门市)。出身 平民家庭,少喜作诗。一生作了600多首诗,后仅收入200余首于《自知集》刊行于世,多为忧生念乱之作。今人编辑出版的《三编清代稿钞本》收录有其诗作6首。 正文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他仅18岁,很有民族气节,决心不出仕,隐居作诗。 康熙三年(1664年)“迁海移界 ”,他被迫徒往肇庆,四年之间,迁徙四次,历尽流离的痛苦。在迁徙途中,目睹百姓离乱失所、弃婴塞路、饿殍[piǎo]蔽道的惨状,写了一首《徒村行》,诗中云:“携妻负子出门行,旷野相对啜其泣;孰无坟墓孰无居,故土一旦成丘圩!”读来令人下泪。 康熙十二年,曾往湖北宜城谋生,到十五年归家后,常居住在新会城。他是个爱国爱民的诗人,憎恨朝廷的暴政,同情人民的遭遇。他在一首《哀西村》诗中,有“妇子囚军营,丁壮殇道左。八口剩老身,伶仃今失所。言之不忍闻,酸风满四座。”之句,“迁海复界”后,他写了一首《哀江门》七绝,诗云:“江门一望堪痛哭,乱石徘徊江之曲。日中江上不见人,草自青青波自绿。”读来揪肠牵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