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的历史可追溯至远古时期。据考古发现 ,早在新石器时代,此地便有人类活动痕迹;随着历史的演进,阳城逐渐崛起为区域中心;经中国夏商周断代史研究表明,阳城建于约公元前2070年,禹在郑州登封王城岗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春秋战国时期,阳城成为诸侯争霸的战略要地;秦统一六国后,阳城纳入中央版图,成为郡县制度的一部分;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颍水经其县城(阳城)故城南,昔舜禅禹、禹避商均、伯益避启,并于此也。”[4];进入隋唐时期,阳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成为中原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唐朝时,阳城更是成为京畿[jī]重地,承担着保卫长安的重任;宋元明清时期,阳城继续保持其重要性,成为河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到了现代,阳城继续发挥着其文化古城的作用。[5][1][2]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一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初步勾勒出了公元前2500至前1500即尧舜时代到夏商之际的社会图景。在第一阶段的研究中,中原地区包括禹都阳城遗址在内的夏朝时期六座规模大、等级高的中心性都邑,被列入研究重点。[5][1][2][6]
历史沿革
• 约公元前2070年,帝舜封禹于阳城建立夏朝。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时,正式把天子位禅让给禹。十七年以后,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丧结束,禹避居于阳城,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但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王。在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即王位,国号“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