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亭之战-抖音百科
三国时期魏国与东吴于227年在石亭(安徽桐城和潜山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战争以吴国获胜而告终。[1][2] 227年,吴国鄱阳太守周鲂用诈降诱敌之计致书魏国曹休,表示愿意叛吴归魏,请求曹休派兵接应。曹休中计,率军10万朝着皖城(潜山县)进发,与另外两路魏军同时深入吴地。同年八月,吴王孙权来到了皖城,任命陆逊为大都督,派陆逊、朱桓、全琮各率兵3万,迎击曹休,在石亭发生战斗,吴国取得胜利,斩杀和俘获了一万余名魏军。[2][1] 战争背景
228年(魏太和二年,吴黄武七年),孙权派遣番阳太守周鲂[fáng]秘密求助已为北方所知名的山越宗帅,想让他们去诳诱魏扬州牧曹休。周鲂说:“山民宗帅地位低贱,不足以依赖信任,事情如有汇漏,不能使曹上钩。请派亲信带着我的书信去引诱曹休,说我受到责难,害怕被杀,打算以郡归降北方,请求派兵接应。”吴王同意。 当时不断有尚书郎到周鲂处查究各种事情,周鲂因而来到番阳郡门之下,剪下头发谢罪。曹休听到后,率领步骑兵十万人向皖城进发接应周鲂。魏明帝又命司马懿向江陵方向、贾逵向东关方向,三路大军同时进发。周鲂借由修书七次诈降曹魏,指出吴国可破,亲自断发诈降博取曹休信任,曹休在五将山接受周鲂上表,不多怀疑而中计,曹叡[ruì]又命各军与曹休会合一同进攻,以十万步骑朝向皖城接应,司马懿取江陵,贾逵取东关,以三路袭取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