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叶夜蛾

鳞翅目夜蛾科动物
昆虫名,属鳞翅目夜蛾科。分布在湖北、江苏浙江江西、台湾、广东广西上海等地区。危害高羊茅早熟禾百慕达、日本结缕草、马蹄金等草坪。幼虫咬食叶片、叶柄、茎等部分,常常咬断草茎,在2~3天形成很大危害,被害处用手压下,可显注感到咬断后残留的草茎刺手。虫口密度大时,每平方米可超过1000头。此外,贪叶夜蛾还危害十字花科豆科茄科锦葵科天南星科等植物。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4~16毫米,翅展30~36毫米,雄蛾头胸部暗褐色,全体灰黑色;前翅灰黑色,斑纹复杂,亚外缘线为灰白色波状线纹,内侧的外横线与其平行,亦灰白色,肾状纹黑褐色,四周灰白色;外缘各翅脉间有细黑点;后翅白色,外缘和后缘暗褐色。雌蛾前翅灰褐色,比雄蛾色浅。胸足附节黑色,有白色环;前足胫节外侧有黄褐色毛丛,显得特别粗大。
卵为扁球形,上被黄褐色浅毛,顶花呈5层,如菊花。卵宽约0.5毫米,半球形,表面有微细格纹,初产时淡黄白色,将孵化前变为灰色。卵产成块,卵块略呈长方形,外覆黄褐色绒毛。
幼虫体长35~37毫米,青绿色至暗绿色,通常有六龄,第一至三龄幼虫体多青绿色,气门线紫红色;从第三龄起腹部各节在亚背线外侧有1个黑色盾状斑,各斑大小相近,第五、第六龄虫体变墨绿色或灰黑色。成熟幼虫体长30.0~370毫米,体背及两侧有阔狭不一的纵条纹,背线紫色,在两侧气门附近有1条紫红色线纹,在亚背线内侧出现2列黑色眉状斑纹。头部淡棕色至古铜色,颅侧区有暗色网状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