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重诲

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大臣
安重诲(?—931年),河东应州(今山西应县)人,沙陀族人。他的父亲是安福迁,他的父亲安福迁曾为晋王李克用的将领。[1]其先祖本是北部豪强的首领。明宗李嗣源即位后,安重诲任枢密使,不久升迁为左领军卫大将军。[2]
安重诲担任枢密使,四五年的时间里,独掌大权,赏罚全由自己一人决断,禁军将领、部落酋长、贵人外戚、皇上近臣,没有人敢干预朝政。他弟弟掌管着郑州(今郑州),他的儿子镇守怀州(今河南焦作、济源一带)、孟州河南省焦作孟州市),自己身为中书令,担任的职务已超过了他的才干。[2]

人物生平

安重诲年轻时即投于后唐大太保李嗣源军中,因骁勇善战,才识过人而逐渐得到李嗣源的赏识[3]。在十几年的军旅生涯中,李嗣源引安重诲为心腹,安重诲视李嗣源为知己,二人结成莫逆。
后唐同光四年(926年),魏州(今河北大名县)发生兵变,庄宗李存勖命李嗣源率侍卫亲军前去平叛。李嗣源兵至魏州,反而利用兵变力量,与魏州士兵联合南下。李存[]为部下所杀,李嗣源入洛阳称帝,是为后唐明宗。安重诲因拥戴之功,益重受用,被任命为左领卫大将军、枢密使,兼领山南东道(今湖北襄樊一带)节度使,升侍中及中书令。安重诲深得明宗信任,他自已也以佐命功臣自居。朝中之事,无论大小,事必躬亲,令明宗也怕他几分。一次,殿前展真官马延触犯了他,他将马延斩于马前,然后才奏告明宗。他与宰相任圜争权,逼任辞职,又伪造明宗诏旨,杀任圜而后奏,其跋扈如此。